主持人的話引人深思,中國教育的未來在哪里?資源缺失、教育不公平、國家真正人才的出路和未來在哪里? 在中國,可以稱做唯一改變自己命運的考試——高考。它的不公平性,相信你我都不是第一次聽說。
下面給大家看一個江蘇的版本:
北京考生:“老爸,我考了530,比一本分數線高53分,估計能上北大!”“兒子真有出息!走,去上海旅游去!”
江蘇考生:“爸,我考了530,跟三本線差了20分,我上大專吧?”“真沒出息,別上了,滾上海打工去吧!”
上海考生:“爸,我考了530,估計上復旦沒問題,干脆送我出國吧?”“行,去學個工商管理,正好回來幫我。今年又從江蘇招了不少農民工,這些人沒文化,不管不行。
你覺得諷刺?繼續看個小故事:
萬千燈火中的一點明亮下,一個孩子正拿著數學作業立于書桌一旁。
“孩子,真抱歉,”已埋頭于書桌前許久的父親,抹了抹額上滲出的汗珠,“現在的題目,比以前真難了不是一點點......”
“爸,你可是北大畢業生啊......”父親尷尬一笑,笑中有愧。
這時,家中的保姆恰巧經過桌前,一瞥桌前的卷子,順手抄起一支筆。
“你還是繼續去忙你的吧......”父親不耐煩的揮了揮手,臉上帶著不屑。
須臾,題得解,父親看著草稿紙上精妙而富有條理的解題,面上滿是驚愕,“莫...莫非,你老家是......?”
“江蘇”保姆答,臉上依舊毫無表情。
“你當年高考多少分?”父親問,保姆看看父親:“您呢?”父親喝口水:“290分,我來自邊疆。”
保姆默默開始收拾桌子的東西,父親看著她:“你?”
保姆回頭:我625分。那年高考我差了五分!
孩子他媽在門外聽得真切。想當年自己400分進北大,多虧有個北京戶口,要不然現在可能與保姆互換角色了。暗自慶幸:感謝教育部!
我們真的應該感謝教育部?!
第二天,保姆帶來一個本子,遞給孩子:去看吧,也許有用。孩子接過來一看,昨晚的那道題用十八種不同解法,分步驟詳細滿滿寫了一本,還有各種擴展的訓練題。
父親驚呆了:這是?保姆答:這是我老公寫的。
看,在那邊樓下賣水果的那個男人就是我老公。
|